[孕記] 又懷孕了! 分享Covid-19下在外地(法國)待產的經過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
又懷孕了-Covid-19下的法國待產記

生小孩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懷胎10月從懷孕初期晨吐開始, 隨着寶寶住在子宮裡的日子愈來愈長, 媽媽的身體會逐漸變得容易疲累、小腿緊繃、腰酸背痛、覺睡不好…在Covid-19下, 更要擔心街上沒戴口罩的潛在帶病毒者, 一直習慣帶着小男孩到處浪遊的香港媽媽是怎樣在異鄉法國待產的呢?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在Covid-19期間懷上第二胎時在法國公立醫院進行的產檢項目和介紹一下準二胎媽媽在各個懷孕週期的身體變化, 讓準媽媽們可以參考/輕鬆一下~

蒙古製造 Made in Mongolia

我們家2寶是於2019年7月在香港陸路回法國之旅的蒙古站被製造出來的, 8月中回到法國前就已經覺得”有喜”了(徵兆主要是月經沒有準時來+媽媽直覺), 回到法國後因為持旅遊簽證入境+沒有任何保險, 所以先到法國類似家庭計劃會的機構Le planning familial(下稱家計會)排期諮詢, 該機構主要提供服務予26歲以下未婚/沒有法國健保卡的女生。

原本家計會的人吩咐我們在會面前先驗孕, 確保不會浪費資源, 但我們最後不知何故未來得及驗… 9月16日我和Maxime在這個法國版的家計會照第一次超聲波, 見到子宮內有胚胎, 並確認胚胎著床位置正確。然後, 職員分開會見我和Maxime, 讓我們確認自己的家庭狀況並思考會否保留寶寶(直接去醫院的話應該不會有這部分)。

寶寶的到來是緣份, 我完全沒有想過要打掉寶寶, 去家計會諮詢主要是為了免費的嬰兒超聲波…

孕初期: 到公立醫院掛號

雖然這是我懷的第2胎, 但上一次懷哥哥時在法國的產檢做不足(第一次照超聲波已經是孕末期的34週!) 所以這次的待產過程有着不同的產檢時間表。

法國這邊推崇自然生產, 如果想要夾八字、擇時辰剖腹生小孩, 一般都要自行找私家醫院生產, 我們沒有打算擇時辰生小孩, 所以就到這城市唯一的大型公立醫院掛號。

由於Maxime有家人曾在這間醫院工作, 而我在3年前生Darian後又在這裡住過院, 得到熱心的助產士和兒醫的教導和幫助, 所以有種親切感, 沒有太擔心會遇到愛兇人的助產士(小城市的好處之一!)

懷孕初期到公立醫院產檢時還可以帶Darian一起去
法國公立醫院兒科/產科的等候大堂長這樣
(對啊, Darian有跟我們一起去照超聲波見弟弟/妹妹)

旅遊簽證入境、沒有法國健保怎樣豁免生小孩的費用?

由於我和Maxime未婚, 為了能在4月預產期於法國合法逗留生小孩, 我以”法國人母親”的身份第一次申請long-stay visa, 申請期間還沒有綠色的健保卡、沒有健保補助, 所以我們跟3年多前一樣, 到公立醫院的Service social社援部申請補助。

2016年我們回到法國、第一次見社援部職員時, 有詳細交代過我們的背景(法國+香港父母, 一直旅行到孕期35週才到醫院掛號, 來不及結婚等等) 幾年後為2寶掛號的當天, 一去到辦公室簡單自我介紹後, 竟然有職員認出我們! 3年前處理我們個案的職員再次接手我們的case。

這次因為同時申請long-stay visa的關係, 我們有足夠時間準備各種文件, 還有資格申請法國的生育補助。在健保卡未到手前, 每一次的產檢我們都用一張叫”Bon Pass”的文件登記, 每張Bon Pass的有效期為30日, 我們一般在它到期前去社援部續領。有一次遇上聖誕假期未趕得及續領, 因此收到郵寄到家的產檢收費單, 不過之後補回前一個月的Bon Pass也可以, 全靠社援部職員的熱心幫助, 我們從產檢到生小孩後住三晚單人房都不需付一分一毫(在此謝過一眾法國納稅人!)

初次見面: 第1次超聲波 échographie

2019年10月2日, 我們在公立醫院照第一次正式的超聲波(échographie), 確認了肚裡真的是Made in Mongolia的寶寶。當時已經是孕期的13週+3天, 之後收到由醫院發出、郵寄到家的Certificat Medical說明我的41週預產期為2020年4月12日。

懷孕期間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懷孕期間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我家2寶可愛嗎?

這邊的公立醫院沒有指定一個醫生照同一位產婦所有超聲波的做法, 我們也不介意每次由不同醫生負責照超聲波, 反而對助產士有些期望: 希望有3年前負責哥哥case的助產士繼續跟進2寶的成長, 可惜該助產士已經離開了這家醫院… 這次我們獲派一名助產士長來跟進2寶的發展。

這位助產士長聽起來很有經驗似的, 會面時詳細記錄我和Maxime雙方家族的病史、上胎產檢結果和在家生產的資料。因應我們提及打算會在待產期間旅遊, 更把我和哥哥的醫院檔案都打印出來, 方便我們有需要時於另一國家求診。

孕期第一次抽血檢查

我自己在法國小城市公立醫院的產檢經驗是照超聲波、見助產士和抽血的日子分開排期。照完第一次超聲波、見完助產士後, 我在19天後才抽第一次血和驗尿。抽血和驗尿由護士進行, 沒有太多對話, 所以每次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帶著處方籤進入房間進行的。

孕期第一次抽血驗的項目比較多, 有在法生小孩的台灣媽媽提到第一次抽血的項目包括R.A.I:Recherche d’anticorps anti-erythrocytaires紅血球生成素、Numeration globulaire血球計數、Formule leucocytes白血球數量、plaquettes血小板、 Glycemie血糖、Ferritine鐵蛋白、Seroogie HIV 愛滋病、Serodiagnostic de la syphilis 梅毒血清診斷、Serologies Hepatite B  B型肝炎、Serologie Toxoplasmose 弓槳蟲、Rubeole 德國麻疹、CMV巨細胞病毒等等, 我也沒有深究各項檢查是否必要, 反正只是抽我的血, 又不是有機會影響胎兒的測試(例如侵入性羊膜穿刺檢驗)。

當日護士一口氣抽了我6, 7管血。為母則剛, 我轉個頭望向另一邊深呼吸幾下就抽完一管又一管的血, 再用簡單法文交代一些日期就完成了整個過程, 完全不擔心爛法文會應付不來(笑)

第一次抽血的處方籤
第一次抽血的處方籤

關於法國產檢的唐氏症(trisomie 21)檢驗

唐氏症是很多家庭決定要不要保留寶寶的重要因素, 即使是生小孩後有很多補助幫補育兒開支的法國也一樣, 畢竟照顧唐氏寶寶不僅是財力的消耗, 對父母的精力和心力都是巨大的挑戰。

法國公立醫院婦產科的檢驗方法是, 在孕媽媽於第11-14週照超聲波時, 由醫生仔細觀察胚胎頸部透明帶(clarté nucale)的寬度(頸部透明帶寬度3mm為合格, 4mm以上患上唐氏症的機率就已經低很多), 之後配合抽血結果和參考孕婦的年齡、生活習慣(吸煙者與否)以及家族遺傳等疾病得出一個患唐氏症風險機率。這個檢驗結果的一般安全值是1/1000以上。我的結果是1/10000, 因此檢驗就此完結。

做這個檢驗前要另外簽署同意書/風險聲明, 大概是提醒準媽媽們不要把結果解讀成100%準確。附帶的單張也有說明: 如果檢驗結果在一般安全值1/1000以下, 會有分為1/51-1/1000及1/50兩種後續檢驗, 如果兩種後續檢驗結果是陰性的話, 就跟從正常程序產檢, 如果第一次的結果顯示風險機率為1/51-1/1000, 後續檢驗的結果為陽性的話, 就會做風險機率為1/50的後續檢驗, 1/50的後續檢驗都呈陽性的話, 就代表患唐氏症的風險很高, 可能要考慮人工流產了。

雖然羊膜穿刺的檢驗結果可以達到100%準確, 但在穿刺的過程也有0.2%左右的風險率, 而以上首測跟後續檢驗已經有高於99%的準確度, 因此醫院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推薦孕媽媽去做侵入性的羊膜穿刺檢查。

法國產檢的唐氏症(trisomie 21)檢驗
法國產檢的唐氏症(trisomie 21)檢驗

趁孕初期來個Babymoon爽一爽

經過4次晨早到Prefecture排隊後, 我終於在11月中拿到人生第一張法國長期居留簽證, 2天後我們已經抵達西班牙尋找陽光+避寒。

懷孕期間去旅行一定要chill
懷孕期間去旅行一定要chill

第1、2個懷孕週期的身體變化

孕初期我和上一胎一樣, 完全沒有任何害喜或懷孕徵兆: 噁心、想吐的感覺全!都!沒!有! 食慾正常~ 要是跟上胎一樣有定期流血, 可能又會很遲才發覺又當媽媽了~

出發自駕遊時, 我已經踏入第2孕期。很多有經驗的媽媽都說孕婦踏入第2孕期會相對舒服, 對我而言並不適用, 因為我真的沒有感到很大的變化, 肚子是有一天一天的變大, 但我一向穿的褲子都是彈性腰圍的彈力褲, 最特別的是3年前在奧斯陸避寒中心拿到的H&M孕婦褲還合身(所有回憶全都一併回來~) 我的所有褲子都適合我整個孕期, 所以沒有特別添置新褲子。

曾聽過在職2寶媽分享每個上班日都有多於10次假性宮縮, 放假日卻只有三、四次。我當時並非每天工作, 工作內容只是對着鏡頭說話, 加上自駕遊彈性大, 我想睡就睡、想吃就吃, 好天氣就下車活動, 下雨就上車找博物館逛, 沒有久站或精神緊張, 所以我的肚子雖然像汽球般大, 卻從來沒有假性宮縮(也可能有, 但我感覺不到…)。

第2孕期唯一的不適應該是胸痛胸部變脹、乳暈變深、乳頭變大等懷上寶寶的特徵我都因為長期餵母乳而無太大感覺。因為一心想餵母乳到Darian自然離乳, 所以我在懷2寶期間也繼續餵哺母乳, 因此我的胸部除了平時有點脹痛外, 餵奶時更會進化成為麻痺的痛。12月Darian3歲生日後, 我由每晚餵哺母乳減少至隔一、兩晚才餵一次… 其實他當時會吃奶只是出於習慣而已, 所以他並沒有討奶吃。

至於睡眠質素方面, 我也分不清是同睡的Darian每天晚上會起身幾次喝奶而使我白天感到疲累, 還是怎樣…幸好白天有Maxime爸爸陪我一起照顧Darian(特別是彎腰擦屁股時!) 而Darian亦會在車上獨自玩玩具, 所以即使晚上睡不好, 白天都可以睡個夠。

聖誕禮物: 第2次超聲波

聖誕節對法國人的意義就如華人看待農曆新年一樣, 我們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自駕遊一個多月後就回法國基地跟爺爺和家人歡渡聖誕, 也約了寶寶在12月27日(25週+5天)見面~

照第2次超聲波時遇到另一位醫生, 她問我們想不想知道嬰兒的性別。

“不! 不要告訴我!”

打從一開始, 我和Maxime已經計劃好要在寶寶出生時才掀曉性別, 像Darian那時一樣, 不過這次的等待比上次漫長多了(9個月vs1.5個月的等待) 所以偶爾也會閃出”早點知道寶寶的性別可以早點準備”的想法。不過那只是一閃即逝的念頭, 在醫生面前我們還是堅決說不!

完全聽不懂法文的我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會在寶寶出生前知道他的性別, 但可惡的Maxime把醫生那句有點露餡的話都翻譯出來(那句話的意思大概是”嗯, 找到了”), 讓我在之後幾天有點相信寶寶是個男生。不過之後, 我們還是有叫寶寶做弟弟和妹妹, 怕寶寶會小氣嘛…

新的助產士

這次旅行回來後, 我的助產士換人了! 應該是助產士長公務太繁忙吧~ 新接手的助產士看着屏幕跟我核對醫院檔案內的資料。雖然她話不多, 卻很仔細地閱讀我之前的抽血結果, 又專業地協助我完成第2孕期需要檢查的各個項目, 還細心地處方了壓力襪給長期坐在車廂的我。

一爽再爽: 第3孕週期的意大利Baby moon之旅

因為我沒有弓槳蟲抗體, 本來需要每個月抽一次血, 去旅行時停了一個月, 回來後的測試都沒有問題, 所以在1月3號的抽血檢查後, 我們出發到意大利享受另一個Baby moon之旅了。但太快離開法國令我錯過了4天後寄來吩咐我為期2個月、每日補充葉酸和鐵質的處方, 身在意大利的我獲悉時都已經踏入第3週期了, 可能是荷爾蒙的關係, 我擔心了好幾天, 而且立即買了很多高鐵質的南瓜籽時刻補充。

孕後期時, 我才開始偶爾感受到胎動, 同時, 我的抵抗力似乎變差了… 一月底的意大利天氣開始轉冷至接近零度。繼Maxime頭痛和Darian流鼻水後, 我也中招了: 喉嚨痛+咳嗽… 加上真的快要下雪了, 為了避免在雪地上駕駛, 所以我們縮短了幾個中途站, 提早回法國。

第3懷孕週期也要旅行~ 帶寶寶去意大利!
第3懷孕週期也要旅行~ 帶寶寶去意大利!

Covid-19下的產檢

從意大利回到法國後, 兩次分別於2月初(32週+1天)的超聲波和3月初的產檢還是可以由準爸爸和準媽媽一起見醫生和助產士。3月初我沒有戴口罩到登記處掛號時, 護士掃視完我後用法文+扮咳問我是那裡人、有沒有生病, 然後在我再次回來時已戴上口罩… 雖然好像有點被歧視, 但我寧願醫護人員小心多過大意, 並沒有很強烈的hard feeling。

後來疫情日漸嚴重+法國的居家防疫confinement開始, 3月中起醫院的措施每隔幾天就轉變一次。我們在3月23日的產檢本來因為疫情關係只能由孕婦一個人會見助產士, 不得有家人陪同, 慶幸當時我們所在的department確診數字不高, 加上助產士見識過我的超基本入門級法文, 所以沒有考慮很多就帶我和Maxime 2個人入房間。

時值法國confinement初期, 部分醫院的口罩量不足, 作為這邊唯一一所大型的公立醫院, 不時都有餐廳或公司向醫院捐贈薄餅等外賣及防疫物資打氣。平民百姓如我們都在見助產士時帶上了2盒轉運香港失敗的掛繩口罩。助產士把口罩留在桌面, 再打電話叫相關人士處理(道謝及拿走)。會見助產士的過程中, 我觀察到眼前這位助產士沒有正確繫上掛繩口罩的第2條繩, 口罩不時拋前拋後, 應該是故意戴成這樣方便呼吸的緣故…沒辦法, 法國的助產士平常都不需要戴口罩上班的…

第3孕期的身體變化

可能因為平日喝水不多, 即使在陀B後期, 我都沒試過要半夜起來上廁所 (有可能是因為嗜睡嗎? ) 但憋尿能力明顯下降, 白天跑廁所的次數増多、說話激動時會漏尿… 從第2孕期起肚子就大得很快, 平常連平地都會仆倒的我走路都不敢太快, 爬山雖然沒有氣喘, 但休息次數也有所增加, 下山更得小心翼翼。

整個孕期我的體重變化不算大, 總共增加了大約8公斤(上一胎大約是5公斤), 其中至少有3公斤是陀B後期回到法國過豬的生活時增加的。回到法國後, 天氣開始轉冷, 少外出活動反而使我的腰部比之前更酸。到37週左右, 我開始増加每週的運動量, 跟林芊妤Coffee Lam做瑜珈, 因為當時的我已經不介意提早一點卸貨了;P

但之後的一個星期卻又擔心逐漸嚴重的疫情, 覺得寶寶在我肚內可能會更安全、更健康, 希望他多住一陣子, 遲一點才出來報到…

應該是荷爾蒙的關係吧~ 杞人憂天的想法不斷冒起、容易暴躁、情緒反覆, 再加一點抗疫疲勞, 可能有時還嚇怕了Darian…

跟着Coffee做孕婦瑜珈

哥哥的願望: 弟弟? 妹妹?

為了”補償”哥哥, 我有讓Darian在寶寶最喜愛動來動去的時候, 即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 和弟弟或者妹妹”見面”~ 懷孕後期爸爸和哥哥都可以在寶寶胎動時看到肚子突出一塊, 好像寶寶真的對我們的說話有反應似的, Darian每次看到都覺得很興奮! 我們間中問哥哥想要弟弟還是妹妹, 他有時說喜歡穿裙子的妹妹, 有時和小男孩玩耍後又說想要弟弟, 喜好反覆, 小孩嘛~

二寶媽在再生小孩前一定要好好跟哥哥/姐姐準備迎接弟弟/妹妹
Darian幫肚子裡的弟弟/妹妹抓癢XD

無痛生產? 與麻醉科醫生見面

上胎待產時未來得及見麻醉師就生產了, 這次因為Maxime要上班, 所以只有我自己見麻醉科醫生。

一開始還以為要用google translate翻譯, 但開口幾句、簡單問候後就發現醫生會說英文, 所以全程大概二十分鐘的會面我都能完全明白所有關於生小孩當日的麻醉選項和程序。

其實當時我仍在猶豫要不要像第一胎那時一樣不用麻醉、全自然生產 (Maxime甚至問過醫院有沒有可以應付在家生產的助產士, 可惜小城市的助產士在家接生經驗不多, 所以我們也不想冒險…) 見麻醉科醫生的作用大概是多做準備, 了解多一點在醫院生產的程序吧。

進入大直路

相比起上胎的產檢, 這次我在2寶的多次產檢問少了助產士很多問題。一直到預產期前一個月的產檢, 我才把3年多前的生產計劃Birth Plan重新抄寫一次, 再由Maxime翻譯給助產士聽, 確認生產日可按我的意願執行某些決定(如: 延遲由爸爸剪臍帶的時刻、產後馬上進行母嬰接觸skin-to-skin contact催乳、延遲所有非緊急檢查等等…)

由於每次檢查都說寶寶的胎位正常、大小正常(比哥哥重800克) 我們又沒有自訂寶寶生辰八字的需要, 所以沒有跟助產士多談剖腹產的事情(但我還是整理了開刀生小孩坐月子時要注意的地方, 以防萬一!)

要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要問的都問過後, 剩下的只是恭迎寶貝駕到~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About us

HiuYing, Darian, Mati and Maxime

♥ 香港 x 法國 ♥ 熱愛旅行嘅一家4口 ♥

Follow我地新奇又有趣嘅旅程啦!

一齊CLS! Comment, Like & Share!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google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reddit
Share on pinterest
Share on email

想知我地一家人長期旅居嘅秘技??

Join Our !

確保您唔會錯過我地嘅最新動向
啟發您大膽走出comfort zone!